明胶的一般性质
明胶的一般性质
溶胶-凝胶转变
当温度变化时,明胶会发生溶胶-凝胶转变。冷却可部分恢复胶原螺旋(三螺旋),形成以胶原结构及其聚集体(结晶区域)为节点的强力凝胶。另一方面,当凝胶通过加热溶解时,它会变成均匀的溶液(溶胶)。溶胶-凝胶转变是一种可逆的相变现象。凝胶强度
在使用“明胶”时,水溶液冷却后得到的凝胶的硬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特性,这种凝胶硬度通常被称为“凝胶强度”。凝胶强度受pH值、浓度、温度、共存物质等因素影响,存在很大差异。凝胶强度依据GB 6783-2013(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明胶)测量如下:
1)将明胶溶解至6⅔质量浓度后,取120mL放入特制果冻杯中,室温下放置冷却,用橡皮塞封口,在10℃恒温箱中放置冷却17小时。
②用质构仪测量①中固化的明胶的硬度。凝胶强度表示为将直径为 12.7 毫米 4 毫米的扁平探针刺入凝胶所需的力(g)。
粘度
根据明胶的应用,其水溶液的粘稠度可能很重要。这些水溶液的粘度受pH值、浓度、温度、共存物质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很大变化。
粘度依据GB 6783-2013(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明胶)测量如下:
1) 将明胶溶解至6⅔质量%的浓度后,使用专用的恒温移液管式粘度计,在60℃下保持一定量的溶液,测量滴落所需的时间。
② 用粘度计校正标准液测定粘度计常数,并代入公式,将滴落时间换算成粘度(mPa・s)。
A型明胶和B型明胶的区别
明胶大致分为酸处理明胶(A型)和碱处理明胶(B型)。酸法明胶与碱法明胶的区别在于原料加工的不同,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等电点。
明胶等蛋白质分子会吸附无机离子,因此等离子点的(+)和(-)电荷数量可能不相等。在这种情况下,电荷恰好平衡并变为±0时的pH值称为等电点。酸处理明胶的等电点为pH7~9,碱处理明胶的等电点在pH5左右。
在等电点下,碱处理明胶在溶液粘度、浊度、渗透压、起泡性等物理性质上表现出特殊的行为,而酸处理明胶的行为则不那么明显。
明胶的熔点和凝固点
溶胶变成凝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,凝胶熔化成溶胶的温度称为熔点,这些通常以明胶浓度为10%时的值来表示。
市售明胶的凝固点在20至28℃之间,而同种明胶的熔点约高出5℃。此外,鱼明胶的熔点和凝固点低于牛明胶或猪明胶。另外,凝固点和熔点随明胶溶液的浓度、pH值、共存物质等的变化而变化。 下图是“明胶”熔点的示例。
明胶的凝胶化动力学
一般来说,明胶溶液冷却时凝胶化的速率随着明胶浓度、凝胶强度和粘度的增加而增加。凝胶化速度也随溶液的pH值而变化,对于碱处理明胶,越接近等电点,凝胶化速度越快。
下图为用振动粘度计测量将6⅔重量%明胶溶液从50°C迅速冷却至20°C时,凝胶化时间(凝固时间)与果冻强度和粘度之间的关系。